艺匠动态NEWS

写实雕塑的观察方法及形体认识

        此文写于2003年5月,当时是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对于学雕塑的朋友可能会有些帮助吧!
        引 言
        在当前的写实雕塑基础课教学中,尤其具有绘画基础而初学雕塑的学生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调整还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对于绘画专业的学生,上雕塑课,怎样能对自己绘画基础课程(主要是素描)起到更加良好的辅助积极作用?这个问题也是在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讨的。本文围绕写实雕塑的观察方法就以上两个问题发表拙见。旨在抛砖引玉,共同进步,以期不断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正 文
        雕塑艺术从古至今渊源流长,它是人类历史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纵观雕塑发展历史,有数不清的风格、流派、样式,使用如铜、石、木、陶、金属焊接等各种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雕塑的语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人对其进行了具象、抽象的划分。具象、抽象、传统、现代以至于装置、行为、观念、多媒体及后现代等名词(想必今后会有更多新词)的出现极大的丰富着雕塑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扩大着“雕塑”的概念范畴。它的形态和手段被人们从各个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凡借助材料、占据一定空间的,也都归并入雕塑的概念中了,其使用材料的范围和表现主题的范围也都有了无穷的变化。
        雕塑对我的吸引力,更多的体现在它的传统概念的范畴。从开始仅是喜欢雕塑,到本科的五年学习,再到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探讨,使我更加感受到雕塑的魅力,更努力地探求这空间中的“形”。我在美院学习,石雕、木雕也都接触过,但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面对模特的泥塑写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逐渐感到在雕塑训练中,特别是具象雕塑训练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作雕塑,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我认为培养并运用良好的观察方法,对写实雕塑的学习、训练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立体的观察方法是做好雕塑的关键
        雕塑的存在离不开空间和形体,而空间和形体也就成为雕塑的最基本的语言。空间是指雕塑本身占有的一定的尺度感,形体可理解为具有一定形状、形态的体积,其中对形体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产生误会。形体概念认识不清,对于初学雕塑的人来说是件很麻烦的事,怎样认识形体这一概念呢?其实这是一个关于观察方法的问题。
绘画是在平面的纸上画出空间及形体,造成观者的幻觉。而雕塑,其本身就有立体的形,便不需制造假想空间,而是实实在在地作出立体的形象便可。一般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初学雕塑的人,都会认为做雕塑就是在立体空间中转圈画画。于是依照模特在多角度反复对照轮廓,再加上“内轮廓”即表面起伏,初学时认为如此便可做出好的雕塑,而经过一定时间的(有时甚至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学习和训练后,才意识到这样的观察方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以此方法,不难想象会做出什么样的雕塑,肯定是不行的。我曾经非常努力,每做一个模特,都花很大力气,认真仔细的把模特身上的每个细节,力争一模一样的在雕塑上做出来,但总是僵、死。每次都是上完大泥,找大形时感觉还不错,越是深入越是呆板,当时不知为什麽会这样。僵硬、呆板等问题怎样避免?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老师的细心教导,我对形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渐意识到在观察方法的理解误区。用平面的观察,也许在绘画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在雕塑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现在回想当初的状态,看到的是体积,做的时候却更多的在被动地抄轮廓,抄起伏,作的是机械再现的工作,而观察的本身就是被动的,破碎的,平面的。
        所以,我认为正确的观察方法应是看完整、立体的形体而不是看轮廓。最初学雕塑,就应从观察空间中的形体开始。比如土豆、萝卜、梨、苹果,将它们都涂成一种颜色,我们就只看到其形体。并且一下就能看出这是土豆不是苹果,而那是萝卜不是梨。或者,只用手摸就能分辨出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在这时,不论你学没学过画画,你都能辨别。而且,是通过直接看到那完整的形体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是通过比较其不同方向的轮廓来辨别。当我们做雕塑的时候,也应该是直接地完整地看模特的形体。


http://www.yijiangart.com/news/1.png


        一个特定的体积,若只从一个角度观察,我们只能看到它面向我们这部分的形,所以雕塑台设计成转台,但雕塑转台是需要作雕塑的人来控制的,如何转,也关系到如何观察,是主动还是被动。雕塑台跟着模特定时转,转到相应的角度做的同时,雕塑者还应不断的主动围绕模特从各角度观察,不断的加强对其整体形体的认识。不仅眼睛在看,思维也要立体起来。就是说,面对模特时,要在看见一个方向的体积的同时,还要从其他方向不断探测,也就是要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形体的特点、信息。就象电脑三维一般,心里要总有一个完整的形体。
        我曾经辅导过报考雕塑专业的考生,也曾担任2002级、2003级中央美院基础部的雕塑课程。学生们多数没做过雕塑,对雕塑的认识基本上是我上面提到过的那样。在对考生的辅导和基础部学生的教学当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调整他们的观察方法。起初,学生们有点不知所措,但大部分都能逐渐地适应,最终对形体的概念有新的认识。考生们通过短期的训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基础部学生两周时间的训练,体会、认识一下雕塑,对他们后来的素描作业有很大帮助。由此想到,如果绘画专业的学生能带着体会实在形体的目的,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进行一定阶段的雕塑训练,对他们造型基础课成绩的提高以至于今后的发展都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二、立体的观察方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其实,着眼于形体的立体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从我国民间传统的各种生动趣味的泥塑小动物、布老虎,就能看出来。那些泥塑小动物、布老虎,每一个都有着完整的造型,它们都是我们的先人提炼的最精粹的形体。不能想象那些民间老太太们为做一个哄孩子的小玩艺儿,还要像我们画画、做雕塑那样,去分析什么正面、侧面的轮廓。我们再看一看在欧洲维也纳附近出土的,史前人类的艺术作品,“威冷道夫的维纳斯”,也是纯粹形体语言。我们也不能想象,距今四万年的人类祖先,在做这雕像时还要去对照模特儿。她同样以其独特的形体处理、为我们今人所叹服。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祖先最朴素、最直接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师作品,从西洋的绘画、雕塑中的无数杰作到我国古代无数艺术珍品,商、周代的青铜器,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唐代的陵墓石兽,麦积山、龙门等地的石窟雕塑双林寺彩塑等,它们无不是以其对形体的控制和把握来表现出它们的精神,体现出它们的神韵,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而这一切,我相信都是以其作者那最朴素的立体的观察世界的方法为基础的。


http://www.yijiangart.com/news/2.png


        三、掌握主动的、立体的观察方法是雕塑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掌握了立体观察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主动地、直接地用空间中的形体说话,才能灵活自如的创造空间、控制形体。而直接表现出的形体要远比通过不断找轮廓来得更直接,更快,更强烈。一个好的雕塑专业的学生,在做课堂习作时,就应在观察模特儿形体的同时,主动地、自觉地在头脑中作提炼、加工,再以塑泥完整地再现。不能要求雕塑与客观一样,但要力求形体味道的把握。这样进行的主动地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今后创作中对形体的控制力,提高其表现个性的潜力。仔细看古希腊、米开朗琪罗、罗丹等大师们的雕塑作品,就会感觉到他们对形体的掌控,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亨利摩尔的雕塑艺术语言则是更加纯粹地表现为空间与形体。马蒂斯、德加、莫迪里阿尼,这些绘画大师在绘画之余都做过雕塑,而其雕塑作品同样令人欣赏,耐人寻味,我认为他们决不是仅靠对事物形状(外轮廓)的敏锐感觉,而是真正看到了客观体积的美,并且能以对形体语言很好地控制力,主动地,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通过对比罗丹的《青铜时代》雕塑与模特儿之间的同异,也可感觉到罗丹明显的是在做经过主观处理过的形体。主动表达感受是一种习惯,我们也不能想象上述任一大师,被动地对照模特儿,照抄轮廓,照抄表面起伏,却能够做出如此动人的雕塑。


http://www.yijiangart.com/news/3.png


        四、主动的、立体的观察方法是雕塑“以形写神”的需要
        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的去刻画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物质以表现万象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思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精神化(注1)。正如中国古代绘画大师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注2)讲的那样,通过对形的刻画,表现人物心灵之神,表达人的精神气质,人的性格特点,人超越于形似物质的神韵。这就象美食家品味一道菜,或是评酒师品评美酒一样,要用心细细地去品。把“以形写神”贯彻到雕塑创作中,就需要雕塑家以立体的思维先观察客观中个性存在的“形”,再依照心中的感觉加以提炼,并通过自己的方式,以立体的“形”写出其“神”。我认为这是雕塑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最重要的一点。其重要性远大于单纯的比例、重心、结构、动态等技术要求。而主动的、立体的观察方法能使人更敏锐地体察到内藏在客观事物外形中的神韵,从而才能更好地看其形--提炼之--写其神!


http://www.yijiangart.com/news/4.png


        五、掌握主动的、立体的观察方法是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基础
        雕塑之为艺术,还要通过创造某一作品的同时表现主观的精神思维的情绪,而作品精神的有无、强弱也是决定作品能否打动人的关键。时至今日,古代希腊、古代埃及、中国古代汉代、魏晋时期那些古老的石头和青铜依然震撼每一位观众的心。它们之所以有着强烈的精神冲击力,是因这些作品的作者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情感思维,或是某种理性思维的理想,这些作品不一定有科学的,无懈可击的忠实于原物的结构、比例,但它们******程度的表现了作者精神理想的追求。其精神的表达当然也是借助于雕塑本身的形体语言完成的。而这也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对生活中千变万化的事物,主动地进行研究体会,并逐步提高驾驭形体的能力,才能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
        学习艺术,就是应该训练一个人的感觉的敏感度,一种对美的、真的、善的强烈追求(注3),没有感觉的人成不了艺术家,而要想成为真正的优秀艺术家应尽量培养自己的感觉,敏锐的观察力。训练成为艺术家应具备的具有丰富感情的心灵,并且善于捕捉他所感受到的东西,写实雕塑的训练则是要训练一个人更多的是对事物空间的、造型的、体积的感觉的敏感度,并要善于将对客观对象空间的、造型的、体积的感觉用雕塑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以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逐渐增强对雕塑语言的控制和把握的能力。最终,做到用连贯的思维,主动地运用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空间的、造型的、体积的雕塑语言创作出雕塑作品。
        结 论
        对初学雕塑的学生辅导时,引导注重立体空间的、主动的观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学生起初就能在一个更高的起点进行学习,并会有更强的个性发展潜力。立体空间的、主动的观察方法对于提高我们对三维空间造型的控制力,从而创作出有更强艺术感染力的雕塑作品、更好的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学生通过雕塑课,调整了观察方法,对形体认识有了新的体会,对绘画专业学生成绩的提高以至今后的发展能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